晚9点,北土城地铁口附近,一辆满载40多名户外登山者的大巴车悄然启动,驶向北京第一高峰——海拔2303米的灵山。

  虽然灵山景区目前仍处于暂停开放状态,但银河星空、云海日出……这些远离城市喧嚣的美景,让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每到周末的夜晚,灵山冲顶的道路上甚至有数百人摩肩接踵,头灯在黑夜中点点成线。

  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的追捧、户外团队的涌入,让暑期夜爬灵山成为一场“网红之旅”。但随之而来的频繁踩踏和丢弃垃圾,也对灵山脆弱的亚高山草甸生态造成了破坏。

夜爬灵山看日出的游客。

  封闭景区被追捧 夜爬者纷至沓来

  “夜爬东灵山,人多如赶集”。这一活动是如何火起来的呢?记者发现,与“社交平台追捧,网友线下体验”的网红打卡模式密不可分,也契合到了当下都市年轻人的心理。

  “短短6个小时,看了银河漫天,看了流星飞逝,看了重峦叠嶂,看了云海中太阳的初升……”在某社交平台,“夜爬灵山”相关话题浏览量达16万次,相关帖文多是溢美之词,并配有精美的照片。

  凌晨的灵山顶峰十分热闹

  不仅如此,上述帖子大多打上了“绝美、震撼”和“自由、洒脱”的标签。前者吸引追求浪漫惊喜的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年轻情侣等,他们热衷“一起去看流星雨”或者“陪你看日出”;后者则抓住了上班族想“去去班味”的需求。

  不少网友在帖文下留言询问路线和注意事项,但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是,门头沟区早在2016年就关闭了灵山景区,当时给出的原因正是“持续的人为破坏导致灵山生态环境恶化”,景区因此“停止一切旅游活动”。

  “对,不管是东灵山,还是北灵山,都没开放,具体什么时候开放还不确定。”记者日前咨询门头沟区文旅局,得到的还是“暂停开放”的答复。据了解,针对登山者,灵山风景区所在的门头沟清水镇政府也不定期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劝返行动,然而,不管是明文公告,还是现场劝返,都无法禁绝旅游者,而那些深夜纷至沓来的登山者,更是防不胜防。

  夜爬登山者络绎不绝。

  另据了解,今夏夜爬灵山火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7月1日,京蔚高速开通,原本去往灵山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缩减至一个多小时。路程缩短、路况改善,这让夜爬游客兴致倍增。

  “商团”野蛮生长 无资质不专业

  报团、组队或独行,是去灵山的三种方式。报团,即报名户外登山组织的商业团;组队,即三五好友相约或网上临时招募“爬山搭子”。记者注意到,报团和组队目前占据了夜爬灵山人数的90%,尤其是前者,一个大巴车就能拉四五十名登山者。

  记者查询发现,参加商业团的价格从80元到160元不等。“费用主要包括往返车费、户外险和领队费用,一人128元,周五晚上出发,周六中午返回,想报名把个人身份信息给我。”一名户外登山组织的领队介绍。

  一个组织夜爬的收费“商团”准备出发。

  作为收费“商团”,是否具备开展旅游活动的资质呢?记者咨询文旅部门得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相关规定,从事旅游经营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即必须有工商登记,并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事领队业务,则应当取得导游证,持证上岗。

  “我们不是旅行社,就是个户外团。”一家户外登山组织向记者表示,领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游”“就是户外登山爱好者,经验很丰富,在我们这儿兼职领队,带着大家一起爬山。”

  “野蛮生长”正是当下户外登山组织“商团”的普遍特点,有的仅靠一个社交平台账号或者一个微信公众号招揽报名者,而领队的不专业也是让大家诟病最多的。

  两个夜爬“商团”相遇。

  对线路不熟悉带错路、一意孤行执意冒险、不关心团员只顾自己……“每次想休息都被领队叫起来走,心率飙到180多了,太危险了,想想都后怕。”上个周末,一名刚刚参加完“商团”的登山者对领队表达强烈不满,“爬山速度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更有甚者,今年6月,北京一个“商团”的领队经验不足走错路,导致50多人深夜冒着雷雨,在山中摸索6个多小时才下山。“当时体验到了‘濒死’,真是劫后余生。”一名团员事后感慨。

  “爬山全凭热情,一点儿不顾后果”

  户外登山组织的“商团”领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具备什么资质?记者查询发现,目前没有相关行业规范。

  “商团”尚且不能完全托付和信任,一些组队或独行的户外登山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更加薄弱。据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统计,今年7月1日至8月26日,119指挥中心共接报山岳救援类警情86起,营救80人,其中临时组队或独自一人被困的情况尤为突出。

  登山道路边的警示牌。

  记者在夜爬灵山的现场看到,有人连最基本也是“必需”的登山装备都没有。一名男子不穿登山鞋,穿了一双极易打滑的帆布鞋;一名女子不戴头灯,全程用手机的“手电筒”照明;还有不少人没带雨衣、登山杖或御寒衣物。

  “我中午刷到夜爬灵山看日出的视频,下午提前下班,骑着摩托车就从大兴来门头沟了,结果刚到山脚就遇到暴雨,把我全身淋透,差点儿冻死了。”一名“00”后男生躲在山腰一处废弃房子里,冻得瑟瑟发抖,“早知道多穿点儿衣服了。”

  “夏季夜爬灵山就是和天气的对赌。运气好,没风没雨没大雾,也许就能安全下山,运气不好,就得吃大苦头。”消防员陈洋来自斋堂消防救援站,灵山景区就在消防站的辖区,“今年7月以来,我们一共接到5起共12名登山者被困灵山的警情,他们之所以被困,多是因为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

  陈洋认为,比起报团、组队,最危险的是独自一人晚上爬山。8月12日晚,一名27岁的男子独自爬山,下山时因山雾太大怎么走也走不出大山,消防员历经4小时才成功将他送至山下。“只是在网上看了几篇攻略,就带着一瓶水,穿着一件短袖出发了,爬山全凭热情,一点儿不顾后果。”

  草甸被踩秃 随意丢垃圾 封闭公告成空文

  灵山是北京唯一的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其亚高山草甸的生态系统美丽而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公开资料显示,灵山景区2016年最初封闭的原因正是因为生态环境遭破坏。2019年门头沟区再次发布公告重申:灵山植被不断遭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全力恢复和保护灵山生态系统,灵山景区暂停对外开放,停止一切旅游活动。

  上述公告要求,禁止一切社会车辆、游人私自进入灵山景区;禁止所有社会单位、旅行社组团到景区游玩;禁止灵山周边村民放牧、骑马拉客、采摘等人为破坏活动……

  目前,灵山生态修复工作尚未完成。但记者走访发现,频繁进入的游客、车辆、“商团”,让公告成为一纸空文。

  部分山坡的草甸植被被踩秃。

  记者采访时现场看到,东灵山的道路上,除了部分石阶路能避免踩踏植被,不少山坡的草甸植被已经被踩秃,露出泥土,加之降雨冲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如同一道道伤疤。

  虽然“无痕登山”“洁净登山”已成为不少户外登山者的共同理念,但仍有部分游客随意丢弃垃圾。在通往东灵山顶峰的道路沿途,总能看到矿泉水瓶、泡面碗、塑料袋等各种垃圾。山腰的一处废弃房屋,被当成了冲顶前的“补给站”,因为人员聚集,更是垃圾遍地。那些大自然难以消解的“白色垃圾”,在绝美的山景中显得极为刺眼。

  登山道路边被丢弃的垃圾。

  镇政府工作人员:“不可能把景区全圈起来,不现实”

  “我们一直有组织人员力量去巡逻、劝阻擅自登山者,但景区面积太大了”,门头沟清水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登山者不在清水镇上山,也会绕道别的地方,甚至从河北地界上山,我们也不可能设栅栏把景区全圈起来,不现实。”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擅自攀爬未开放景区,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登山者随意丢弃垃圾,只能靠我们巡护队这一点微薄力量去清理。有的登山者迷路了,我们和消防、蓝天等救援力量还会半夜上山救人。”该工作人员强调,“不管是出于保护灵山生态环境的角度,还是保护游客自身安全的角度,都不建议擅自攀爬”。

责任编辑:纪佳琦